那拉一
古之教者,家有塾,党有庠,术有序,国有学。比年入学,中年考校。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,五年视博习亲师,七年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;九年知类通达,强立而不反,谓之大成。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,近者说服,而远者怀之,此大学之道也。《记》曰:“蛾子时术之。”其此之谓乎!
司寇玉刚
莊子逍遙篇,舊是難處,諸名賢所可鉆味,也而不能拔理於郭、向之外。支道林在白馬寺中,將馮太常共語,因及逍遙。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,立異義於眾賢之外,皆是諸名賢尋味之所不得。後遂用支理。
晋己
杜預之荊州,頓七裏橋朝士悉祖。預少賤,好豪俠不為物所許。楊濟既名氏,俊不堪,不坐而去。須臾,長輿來,問:“楊右衛何在”客曰:“向來,不坐而去”長輿曰:“必大夏門下盤。”往大夏門,果大閱騎。輿抱內車,共載歸,坐如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