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延香利
韓康伯數歲,家酷貧,至大寒,止得襦。母殷夫人自成之,令康伯捉熨鬥,謂康伯曰:“且箸襦,尋作復(巾軍)。”兒雲:“已足,不須復(巾軍)也。”母問其故?答曰:“火在熨鬥中而柄熱,今既箸襦,下亦當暖,故不須耳。”母甚異之,知為國器。
中尔柳
子曰:“慎听之女三人者,吾语女:犹有九焉,大飨有四。茍知此矣,虽在畎之中事之,圣人已。君相见,揖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;揖让而堂,升堂而乐阕。下《象》、《武》,《》、《龠》序兴。陈荐俎,序其礼乐,备百官。如此,而后君知仁焉。行中规,还矩,和鸾中采齐,客以雍,彻以振羽。是,君子无物而不在礼。入门而金作,示情。升歌《清庙》,示也。下而管《象》,事也。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,以乐相示而已。
简选
袁虎少貧,嘗為人傭載運租。謝鎮西經船行,其夜清風朗月,聞江渚閑估客船上有詠詩聲,甚有情致。所誦五言,又其所未嘗聞,嘆美不能已。即遣委曲訊問,乃是袁自詠其所作詠史詩。因此相要,大相賞得。
巫马士俊
子夏曰:“民之父母,既得而闻之矣;敢问何谓‘五至’?”孔子曰:“志之所至,诗亦至焉。诗之所至,礼亦至焉。礼之所至,乐亦至焉。乐之所至,哀亦至焉。哀乐相生。是故,正明目而视之,不可得而见也;倾耳而听之,不可得而闻也;志气塞乎天地,此之谓五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