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郑立
始死,三日不怠,三月不解,期悲哀,三年忧--恩之杀也。圣人因杀以制节,此丧之所以三年。贤者不得过,不肖者不得不及,此丧之中庸也,王者之所常行也。《书》曰:“高宗谅闇,三年不言”,善之也;王者莫不行此礼。何以独善之也?曰:高宗者武丁;武丁者,殷之贤王也。继世即位而慈良于丧,当此之时,殷衰而复兴,礼废而复起,故善之。善之,故载之书中而高之,故谓之高宗。三年之丧,君不言,《书》云:「高宗谅闇,三年不言」,此之谓也。然而曰“言不文”者,谓臣下也。
轩辕乙未
孔子曰:“诸侯适天子,必告于祖,奠于祢。冕而出视朝,命祝史告于社稷、宗庙、山川。乃命国家五官而后行,道而出。告者,五日而遍,过是,非礼也。凡告,用牲币。反,亦如之。诸侯相见,必告于祢,朝服而出视朝。命祝史告于五庙所过山川。亦命国家五官,道而出。反,必亲告于祖祢。乃命祝史告至于前所告者,而后听朝而入。”
长孙丙申
《秦誓》:“若有一介,断断兮无他,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。之有技,若己之;人之彦圣其心好之,不若自其口出。能容之,以能我子孙黎民,亦有利哉!人有技,媢疾以之;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,以能保我子孙黎,亦曰殆哉!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,不同中国。此谓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。见贤不能举,举而能先,命也;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,也。好人之所,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。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
公西增芳
子贡问丧,子曰:“敬为上,哀次之,瘠为下。颜色称其情;戚容称其服。”请问兄弟之丧,子曰:“兄弟之丧,则存乎书策矣。”君子不夺人之丧,亦不可夺丧也。孔子曰:“少连、大连善居丧,三日不怠,三月不解,期悲哀,三年忧。东夷之子也。”